嘉賓:孫立平,南京市南站小學(雨花外國語小學南站校區)黨支部書記、校長
“推動學校校本課程優質化建設,打造一批精品校本課程?!?/strong>
孫立平:南京市南站小學作為雨花外國語小學南站校區,開辦于2020年9月,優美的環境和充滿童趣的校園文化更是一張亮麗的名片。學校以“聯萬物 達世界”為校訓,以“同心同達”為辦學精神,以“辦一所‘人人的學?!睘檗k學理念。
學校開辦第四年,各項工作穩步推進,成績斐然。先后被評為“江蘇省智慧校園”“南京市平安校園”“雨花臺區發展性綜合考評先進學?!薄坝昊ㄅ_區師德先進群體”“雨花臺區文明校園” “雨花臺區質量優秀獎”。學校精細化分類管理,先后榮獲“全國校園大課間啦啦操推廣實施單位”、全國校園啦啦操星級俱樂部,全國啦啦操大賽第一名,多名學生在省市區級創客、美術、乒乓球和籃球等比賽中獲獎。
置身歷史名城,毗鄰高鐵南站,深厚的文化底蘊、通達的鐵道網絡為南站小學校本化課程建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。學校以“乘著高鐵去穿越”為主線,開發了《開南門》《親萬物》《尋百味》《見成長》系列化校本課程,從社會、自然、生活、自我等方面出發設計課程內容:《開南門》,鏈接社會,通達世界,開拓國際視野,促進文化融合;《親萬物》,親近自然,體驗科學,感受科技魅力,培育創新思維;《尋百味》,品嘗美食滋味,探尋城市之味,體驗地域文化,傳承歷史民俗;《見成長》,訓練技能,認知自我,見證儀式之美,經歷成長之趣。
“打造兒童的校園,讓校園成為全方位育人的場所?!?/strong>
孫立平:建校初期,學校就成立了校園文化建設小組,讓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參與,致力于打造兒童的校園,讓校園成為全方位育人的場所。
學校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理念相融,設計兒童友好區域,以兒童視角打造全場域的學習空間?!巴膹V場”浸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、“天空牧場”是各學科的實地研究所,“天空農場”是大家開展勞動教育的基地,“森林舞臺”是孩子們自我展現的空間,“閱讀車站”帶領孩子漫游知識的海洋,“藝術園區”鼓勵孩子尋找平凡生活中的美,“運動天地”則讓孩子們盡情揮灑汗水,享受童年的快樂。學校德育部門和教學部門相整合,以校園文化大使——吉祥物“鐵寶”為原型,制作了各學科的獎勵貼紙,并形成多元評價模式,為孩子們設計出個性化評價手冊——《時空里程卡》 ,將行為習慣與樂學善學相結合,激勵學生主動進取,實現自己的“時空”夢想。用“鐵寶”獎章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前進的每一步,激勵學生不斷攀升,層層進階,一步步實現自己“時(精神)”與“空(物質)”的夢想。 當孩子們的鐵寶攢足一定的數量,就可以在學?!皦粝胲囌尽眱稉Q自己的愿望,可以是印有學校logo的文創作品,也可以是約校長共進午餐、做一次升旗手、自主選一次同桌、免一次作業等等。
“努力共育‘家校共生’的價值場域,打造人人參與、人人重要、人人有為的學校?!?/strong>
孫立平:南站小學以“同心同達”為辦學精神,以“辦一所‘人人的學?!睘槔砟?。我們把每一位學生、每一位教師、每一位家長都看作是學校不可或缺的主人,倡導人人參與學校的建設與管理。學校視每一位家長為學校的一員,努力共育“家校共生”的價值場域:積極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的管理,形成家校合力,助力學校課程建設,豐富校外實踐資源。
在學校的許多活動中,除了老師與學生,我們還常常能見到家長的身影。比如:入學禮、成長禮、運動會等,以及我們的校本課程——項目化學習,我們都會設計一些家長參與的板塊,為家長融入孩子的校園生活提供契機。
同時,我們還借力不同領域、不同專業家長的教育能量環,在學校省級“十四五”重點規劃課題《指向“完整兒童”培育的家長課堂資源庫的開發與實踐》的引領下,邀請家長以教師身份參與課堂,為學生授課,這一方面豐富了學校的校本化課程,另一方面也讓家長變個身份、換個角度看學生,體驗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。
“打造勞動學習基地,樹立學生勞動觀念?!?/strong>
孫立平:一直以來,學校十分重視勞動課程的開發與落實。學校認真貫徹落實《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》《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(試行)》及《勞動課程標準(2022年版)》等文件要求,積極開展五育融合視域下的勞動實踐,秉承在活動中育人的理念,以兒童視角創設教學情境,以豐富有趣的活動吸引兒童視線,激發學生的探索欲,使學生獲得有趣的體驗。
今年上半年學校成功申報“南京市營養與烹飪教室”項目,目前已經全部建成,我們會將其打造成食文化實踐館,并與德育課程相融合,打造勞動學習基地,讓學生們學會做飯做菜,培養學生尊敬勞動者,以勞動為榮的美好品質。學校關注學生勞動觀念的樹立,將食物的種植、收割、貨運、銷售、烹飪、食用等一整個流程,以及在此流程中參與勞動的不同職業,諸如,科學家、農民、工人、廚師、司機、以及家庭成員的不同勞作方式展示出來。通過主題班隊會、宣講團講演、角色體驗等方式,使學生體會勞動產生貢獻,勞動帶來幸福的意味,從而樹立尊重每位勞動者,珍惜勞動成果,常懷感恩之情的意識。
利用課間、勞動大課間、勞動課、綜合實踐課、班隊會課、課后服務等時間,有序地組織學生根據年齡的不同參與到具體的勞動中。我們的天空農場位于學校的教學樓樓頂,每周二下午的勞動大課間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光,每個班級都有一塊責任田,在這里種小麥、種蔬菜等,體驗成長和收獲的快樂,并將勞動成果送至食堂進行加工,然后自己品嘗。正是有了如此多的實踐,我校的勞動教育案例也榮獲南京市一等獎。
大道不孤,眾行致遠。從一個人到兩個人,再到一群人,讓學校成為“人人的學?!?,讓“人人的學?!贝龠M每個人的可持續發展。